2006-12-04

草嶺古道 古淡蘭官道遺跡


「草嶺古道」,是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內,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山徑,是十九世紀台灣北部與東北部,淡水廳與噶瑪蘭廳官道的殘存路段之一。現有步徑以「雄鎮蠻煙」摩碣和「虎」字碑,和客棧遺址最具象徵性。其它,分佈在古道前後的人文遺跡,還有遠望坑、明燈橋地名、跌死馬橋、大里天公廟,和景觀化的賞景亭設施。

據載,古道最早由凱達格蘭人與漢人墾首闢建,是今台北前往噶瑪蘭開墾和治理的山徑。由台北盆地內循基隆河水運,舟行松山、南港、暖暖、四腳亭河運,至瑞芳後,開始陸路行程。越三貂嶺,(現有殘存的金字碑古道路段)。其後,主線大致沿今之102號縣道下方溪谷,抵達牡丹、雙溪,再順雙溪河北岸山麓路線,到達貢寮。出貢寮街區經德心宮(舊雙溪河運點),過明燈橋(紀念清同治年間總兵劉明燈)至遠望坑。

以今日的交通來看,北宜間已有國道五號,借雪山隧道車行之便,不到一小時即可溝通北宜。在還是人力和獸力應用的十九世紀初,至二十\世紀早期,此路行來可是要人命的旅程。所謂「過了三貂嶺,就不再想某子(妻女,台語發音)」,那種人生觀和官方維繫政策、權威所需,而投入的人力物力。即使大部分都不受用了,但殘存古道路線內,所遺留下來人文和氣氛,還是有可尋之處。

在沒有人馬商旅喧囂和農村生產沒落氣氛下,路徑中近代開墾的農業也慢慢失色,步道周邊,自動孕育許多自然景像,春夏植物花草茂盛,動物著勢繁衍,春風吹下旅人,上山觀山賞海,看龜山島。在秋冬時節,這條溝通古淡水和噶瑪蘭廳的山路,啞口處的風及滿山徑的芒花,是東北角著名的賞芒地點,管理處每年會舉辦賞芒節,逐漸成為區內的特色。

純觀光化後的古道路段,保留了古蹟停點,也添建的賞景亭台。在埡口處可望龜山島,由上腑視宜蘭頭城轄區內,陡峭下坡路段,加添古道之旅的風霜情懷。登山者可由埡口處,順著雪山山脈稜線,南行到桃源谷,途經灣坑頭山、石觀音埡口等綠草如茵的山坡廢耕地。

觀光化的古道步程範圍,全程約7.5公里,需時3至4小時。可由遠望坑起程,由北向南行(西向東),或由宜蘭大里方向,南向北行(東向西),由於東北角之山地多單面山地形之故,前條路線,先緩上再陡下,東向西路線則相反。藉由車輛接駁,或貢寮、福隆和大里火車站間的班次,完成草嶺健行活動。

旅區:東北角 地區:台北/宜蘭 地點:貢寮/頭城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