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濟寺 有趣的匾額故事
位於石門鄉內阿里磅的妙濟佛寺,處身北海岸山間鄉道,既不是當前的名山派下,也少有不絕的梵音,但淨肅的氣氛,頗遺日式禪風。其中三塊匾額的年代和奉獻者名號和頭銜,頗可試著探索一些有趣的地方故事。
百年前的阿里磅,順著自竹子山勢而下阿里磅溪谷,開墾者合作入墾,故大致分為頭股、二股、四股、坑頭、坪林和阿里磅等類似的小地名。妙濟寺所在又稱為內阿里磅,在整個坡度和緩地區的透空處,鳥瞰石門鐵觀音茶的主要種植區。
依據妙濟寺的三塊額匾的內容,可知該寺始建於日治時代昭和4年(己巳年,1929年),民國63年改建(甲寅年,1974年)。透露出民國光復後的改建,社會中不容保留日治年號的氣氛。故新匾遂以民國干支紀年呈現。
左右兩側信徒贈匾,一在1933年(葵酉年,日治昭和十年),為「前清補用縣左堂許松英」的奉獻。另一匾為日時仕紳李聲元的奉獻。李之公子曾任台北州海山郡守,當時出任新竹州勸業課長。哦!當時的「仕紳」官員和前清遺老,社會上的地位可見一般。至少在當地。
由中央的一座可判讀匾額,固然透露光復後普遍抹滅日治的痕跡。但左右兩側兩匾又呈現出當時的年號,不曉得,是否在民國63年改建後即掛上,還是後來社會情勢氣氛下,再取出掛上的。
其實更深層的故事是說,現在看來這樣的「深山野外」,當年怎會有如此不凡的廟宇。聽聞和觀察後,個人推論,在茶的經濟力,茶葉應該是當時重要的推力。
據傳,石門鄉的鐵觀茶為日治時期的大正八年(西元1919年),由福建安溪引入栽植,過去和現代對這地區茶葉風聞的特色是炭焙,更特別的是專用龍眼木烘焙,炭焙味中藏有豐富的鐵觀音獨特甘甜,有別於高山茶之回甘。
今石門尚在運作的茶區,在妙濟寺東北側的頂草埔尾地區,該地村內幾處「華麗」的磚瓦建物,是石門山區少有的民居。或許茶葉趁托山地,「繁榮」與否富裕也冷清廟寺。
說百年風華,看匾額頗可約略。但看阿里磅坑內舊梯田茶園的再生林的年紀,推算茶在當地的風華,應該只有七十,最多八十年吧!哈!這年頭每個人都可以「以自己的管窺天」,以上可能的時代故事,供有趣者閒時遐想和參考。
內阿里磅 乾華村 石門鄉 台北縣 北海岸 北部
TWD67=308805 2794266
WGS84=N25 15 15.0 E121 35 31.6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