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8-03

汎為大湖


世事無常,在當代價值下,地貌的變化,就是最好的見證。經常一條馬路的開通,會改變週邊的動線。如公路改變鐵路車站地位;高鐵也改變了飛機航線。拿淹水的六區和七區鹽田來說,眼見是過去榮景之地,今只存鹽田世代的回憶。


以前比較少想像,可從濱海布袋鎮鹽田區域,看中央山脈尾峰百岳大武山的樣貌輪廓,如今,尤其在清晨,在汎水的鹽田區域遠望,地壘狀的山峰異常清楚。反而是同為嘉義縣境的玉山山塊,還若隱若現。


這片汎為水塘的鹽田區塊,尚見舊有的工寮房舍。唯,宛若孤島般浮在水平線上,棄屋和生命力強盛的樹木,都成為小白鷺鷥為主的水鳥群棲息的地點。靠著筆直的水下舊路,也有人每日來回,靠下網捕魚而生。

這淹水場景,讓人回想到台北湖之舊事。清康熙三十六年,西元1697年,杭州人郁永河受託來台採硫,乘舟進入北投社時,引述當地人之說,指四面環山大湖(今台北盆地)為「三年前地動」所致,大湖內「只有淺水處猶有竹樹梢出水面」。


但是,地貌的變幻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,人文上,最劇烈的行為,還是「開發和建設」。這個世代中還另有一項因素,那是價值和價格。再度改變這片汎為湖水的區域,顯然其價值和價格,都沒有達到,鹽田修復或建設,尚缺動能。

回首台鹽,在此區養活了多少人家和產業,但因為生產的成本無以抗衡其他國家產地,使得台灣三百餘年來,始於府城台南,且一步步推著西南海岸地貌改變的鹽田地塊,再度回復由自然力量主宰的樣貌。

世事無常,地貌多變。幾乎沒有一處「自然野地」是「原始」風貌的野地,舊鹽田淹水場景,造成了野生鳥類和水生動物的新生。秋冬紅燕鷗是這裡的留客,夏天小燕鷗在這裡出現。說不定那季,會發現新的野生客人,或者是人類主人。只是對於鹽田世代來說,不管外地如何改變,回憶之地,最好永遠都不要改變。

自然地景
岱江里 布袋鎮 嘉義縣 南部
TWD67= 163139 2586054
WGS84= N23 22 23.2 E120 09 30.9

標籤: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